▼
全面实施工业用地供应方式改革,实施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制度,建立“签约即供地、交地即交证”的工业项目投资建设服务体系。
截至目前➤全市16宗531亩工业用地实现“标准地”供应、2宗133.39亩工业项目实现“签约即供地”、29宗1593亩工业项目实现“交地即交证”。
对纳入国家重大项目清单及省重点项目清单中单独选址的能源、交通、水利、军事、产业等项目,积极争取中省计划指标全额保障用地计划需求。
截至目前➤亭子口灌区工程、镇巴(川陕界)高速公路通江至广安段项目建设用地等中省重点项目,已争取使用国家土地利用计划指标3025亩。拟向上争取5586亩年度计划指标,统筹解决高竹新区等16个批次建设用地计划需求。
对市级及以下项目,落实增存挂钩机制,通过处置利用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存量建设用地及闲置土地核算计划指标进行保障。
截至目前➤通过处置存量土地和闲置土地,产生6256亩地方年度计划指标,保障了广安市公共医卫临床中心、和邦生物、定远大道等近70个项目用地计划需求;通过实施和使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保障了山水云间田园综合体等4个项目,约324亩用地计划需求。德阳市自然资源系统“3个注重”,精准高效推进“拼经济、搞建设”。
成立5个工作专班,承接推进涉自然资源各项工作。出台《自然资源服务保障经济增长若干措施》,从16个方面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定《关于支持新型产业用地(M0)发展的意见(试行)》,支持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制定《德阳市房地产开发用地分期开发、分期办理不动产权证暂行办法(试行)》,解决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资金、办证等方面遇到的困难。
深入落实“十万万千”行动,全市12个产业功能区储备产业用地净地1.5万亩。稳步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起草《德阳市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管理暂行办法》,已通过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目前正按程序报请市政府审定。
统筹省自然资源厅下达德阳市的新增规划建设用地指标、全市处置存量闲置土地核算产生的年度计划指标,按照“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原则,优先保障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项目用地需求。
编制《德阳市国土空间规划近期实施方案》,将各区(市、县)民生项目、重大产业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等共303个项目纳入近期实施方案,总用地面积2.7万亩,纳入实施方案项目可实现更快捷报征,已于2022年2月上报省政府待批。制定《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办理优化方案》《规划条件办理流程优化方案》,市域铁路S11成都至德阳线、国道350中江至仓山段两个国家级项目取得部省用地预审批复,德阳南500kv变电站等5个省级项目取得省厅核发的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
2022年以来➤德阳市已上报三级联网审批技术服务系统30个批次(项目),拟征地面积14470亩,全力保障中江燃气发电、剑南春酒厂收集池、旌阳区水环境治理ppp项目、G350线中江至仓山段公路改建工程项目等用地需求。推进土地供应,2022年前三季度,德阳市供应国有建设用地441宗,总面积16196亩,成交总价款57.78亿元。全市入库总金额59.89亿元(其中,新供地入库总收入45.3亿元、清收欠款等非新供地收入14.59亿元)。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拓宽土地交易平台,在重庆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成功拍卖首宗土地。2022年以来,成都市龙泉驿区向土地存量要发展增量,现已消化批而未供土地5387亩,处置闲置土地406亩,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不断提升。
针对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
成因复杂、牵涉面广、时间久远等难点
龙泉驿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抽选党员骨干组建突击队,坚持日调度、周分析、月总结,让每一个项目都有党员干部在牵头,每一个环节都有党员在跟进。突击队全面梳理土地图斑,并结合实地核实摸清底数,在建立台账逐宗分析原因的基础上针对性制定处置措施,实施挂图作战、动态销号,加快推进已具备条件的已建、在建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供地手续办理,逐步消化批而未供土地。
同时,按照“一企一策一卷宗”标准,制定无偿收回、有偿协议收回、积极促建、征缴土地闲置费等系列处置方案,下任务、定时限、严督查,千方百计盘活闲置土地。
龙泉驿局还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统筹安排产业发展用地,靠前作为提供服务,主动上门对接产业企业发展需求,准确掌握开发企业竞买意向,实施精准报征,实现精准供地。在此基础上,强化供后监管,建立健全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监管机制,聚焦项目准入审查、土地供应、报规报建、施工管理、投资统计监测、税收缴纳监管、资产抵押和转让登记等环节,全过程、全方位地实施建设用地供后开发利用监管,并同步做好风险监测预警和响应处置,从源头上遏制新增闲置土地。
通过现场踏勘、电话咨询等形式,及时了解掌握全县项目用地需求,对照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报请县政府土地及矿产资源管理委员会针对用地需求会审供地。截至2022年12月,召开会议9次,会审宗地37宗,通过34宗,通过率92%,对项目用地“应审尽审”。通过“一张图”“地理信息系统”等软件,建立青川县国有建设用地数据库,准确标注新增和存量国有建设用地位置、面积、土地用途等基础信息,引导用地需求从“倾新增”转向“重存量”。截至2022年12月,供应各类用途国有土地1400余亩。针对不同土地用途宗地,在供地前掌握各类用途下宗地市场行情、潜在需求等影响价格的“因素因子”,科学合理安排不同价值、不同用途宗地的国有建设用地供前工作处置以及供应时序,充分契合各类用地需求的时间,挖掘市场配置能力,保障土地顺利供应。截至目前,共计出让土地26宗,“出让合同”价款达到2.5553亿元,有力保障了全县非税收入来源。渠县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用足用活支持政策,积极拓宽要素保障渠道,实现重点项目用地应保尽保。
为进一步规范土地报批流程,遵循“保障重点、保障急需”的原则,提前介入、主动服务、协同办公、破解难题,做到发现问题在一线、研究对策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针对项目用地组卷环节,安排业务骨干全程跟踪、及时对接,实时紧盯项目审批要件办理进度,确保在源头上解决问题。
为尽可能缩短项目等待时间,对于缺少部分材料的紧急重大项目,采取有条件容缺受理的方式先行审查,在不突破法定时间的前提下,通过承诺在规定时限内补齐材料,从“材料不齐不能办”转变为“边补材料边受理”,将批次用地组件到上报的时间从65天压缩到50天。建立土地报征专班机制,建立 “五个一”工作机制,建立项目用地“一对一”保障台账,定期组织召开项目推进会,解读最新政策、解决实际问题。
全县新建项目众多,用地需求时序分散,为尽量满足用地单位不同的用地需求、提高组卷报批效率,渠县自然资源局建立了“批次组件+单独组卷”工作模式,常规项目按批次组卷,对紧急重大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实行“特事特办、专人负责、限时办结”,推动建设项目早日落地。
2022年➤保障重点项目用地4352.54亩,上报待批复7个批次用地和1个单独选址项目6705.33亩。